一、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专业质量外部保障机制。判定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是否建有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质是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认定,目的是保证专业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作用是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持续改进,其影响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专业质量的权威信息。
二、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是什么?
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影响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与此同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也面临着开放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亟待建立、综合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特色亟待强化、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亟待引导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从源头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什么?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师范类专业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
四、师范类专业认证重点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一是质量保障,保障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二是持续改进,引导专业依据质量标准达成评价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主要倡导三个基本理念: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一)如何理解专业认证理念中的"学生中心"?
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如何理解专业认证理念中的"产出导向"?
产出导向: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如何理解专业认证理念中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转自澎湃新闻·澎湃号